规章制度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学工作 > 规章制度 > 正文

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 增强学生体质的实施意见

作者:       编辑:       复审:       终审:       来源:       发布时间:2018-05-31       点击:

为贯彻《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》(中发〔2007〕7号)、《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体育课程建设的意见》(鲁教体字【2012】1号)文件精神,切实加强我校体育课程建设,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,现结合我校实际,提出如下实施意见:

一、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体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

(一)我校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,我校体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,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,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成绩显著,在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都有明显改善。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,我校体育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:学生普遍存在着重智育、轻体育的现象,学生自主健身意识不够;学校的体育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;一些学生身体素质水平还很差,影响学生健康成长;体育课程建设中师资队伍、教学条件、教学改革、教学效果等方面还有待提高。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人才培养的质量,应引起高度重视。

(二)加强学校体育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。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栋梁,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人健康成长、人民群众家庭幸福,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国民健康素质,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竞争力。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,使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、培养品德的同时,锻炼和发展身体素质和各项运动能力,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,是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。学校各部门要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战略高度,深刻认识增强大学生体质、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,增强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,认真落实“健康第一”的指导思想,坚持依法治教、依法办学,切实执行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》、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》、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文件精神,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和规划,学校体委要研究和解决学校体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,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工作,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。

二、进一步明确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

(一)指导思想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,牢固树立“健康第一”理念,把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,优化整合全校体育资源,深化学校体育改革,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,努力开创我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。

(二)目标任务。我校的体育课程建设目标是:以教师为主导,学生为主体,课内外相结合,生理、心理相结合,重点抓好“课程目标”,增强体质、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。提高教学质量,教书育人,全面培养。通过五年的努力,使我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有大幅度提升,使我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位居全省高校前列,率先达到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的基本要求,耐力、力量、柔韧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,肥胖和近视发生率明显下降。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,具有两种以上适合自身特点的锻炼技能,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。

三、认真落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

(一)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,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。始终坚持体育教育特色,一、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,三、四年级开设体育俱乐部选修课。本科专业课时不少于144学时,专科专业教学不少于108学时。学校不以任何理由削减或挤占体育课时。保障 “一操一拳一跑步” 教学内容实施,重点加强身体素质和体能练习,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创新能力。对身体异常与病、残、弱等特殊群体学生开设的康复保健课程。

(二)切实保障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。各单位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。学生处把学生早锻炼出勤率每月公布,体育部把早操、课外体育活动出勤率纳入学生体育成绩,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。以“学生阳光体育运动”为载体,大力开展健身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,引导学生走向操场、走进大自然、走到阳光下,形成经常性体育锻炼的氛围和机制。

(三)完善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机制。全面实施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,建立《标准》测试、报告和定期公告制度。学校配齐检测器材,规范检测方法,加强测试、数据统计过程监管,确保检测数据的客观真实性。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报告书纳入学生档案,作为学生毕业、升学的重要依据。按要求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的上报工作。

(四)通过课余训练成为拓展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一条途径。积极开展多种项目的体育课余训练,创建传统和特色体育项目。学校对体育特长生的入学、训练给予支持。建设好体育传统项目(篮球、排球),将特色项目(定性运动)做精做优,突现我校体育特色。

(五)建立健全群体竞赛制度。学校要定期组织开展综合性或专项性的学生体育运动会。学校每年要召开以田径项目或特色趣味运动会,二级学院因地制宜地开展以系、年级、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,做到学院有体育项目、班班有体育活动、人人有体育特长。各二级学院要有自己的体育特色,促进学生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形成。

四、大力完善学校体育的保障机制和工作机制

(一)健全学校体育领导机构,学校主要负责人作为学生体质健康的第一责任人,将体育课程建设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,每年召开2次及以上专题会议,研究解决体育课程建设工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。

(二)强化学校体育管理与师资队伍建设。强化学校体育管理,把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列为规划重点内容,根据学校体育工作需要,统一核定体育教师的编制,配齐配强体育教师。早锻炼、课外体育活动、运动队训练及体育竞赛均应计为教学工作量。切实保障体育教师权益,课时津贴、业务进修、职称评定、评优评先应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,尽一切可能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。

(三)加强学校体育场馆、器材与设施建设。学校统筹协调、因地制宜,进一步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,在现有体育设施的基础上,本着“以人为本”,优化体育设施建设,应建设一些大学生喜爱室内活动场地,充分满足学生健身活动需要。

(四)指导大学生科学锻炼,强化安全措施。为保障体育教学安全,教学班人数应从严控制。建立学校体育和大学生在校内外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制度,教师始终要有安全意识,明确安全责任,制定教学防范措施,加强医务监督。组织大型体育活动要做好应急预案,防止发生群体性安全事件。加强体育科学研究,积极开发适应大学生特点的锻炼项目和健康方法,为大学生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。

(五)统一认识、统一步骤、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。在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,形成加强大学生体育、增强大学生体质的合力。班主任、辅导员要主动督促学生上好体育课、参加早操和课外体育锻炼。体育教师要认真组织体育教学、训练、竞赛,指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和课余训练,并做好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测试以及数据统计、分析和评价工作。学校每年要组织学生体检,开展健康教育,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